有了红白理事会,
婚庆丧葬不浪费,
节俭文明来置办,
不讲排场大家赞。
做好农村“红白理事会”管理对进一步持续深化绿色殡葬改革、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和社会风气良好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。经长时间建设发展,一些地区已基本实现红白理事会村居全覆盖。因各街道、村居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,各红白理事会发挥作用大小不一,但近年来,各地区红白理事会在倡导殡葬改革、移风易俗方面,仍取得以下明显成效:一、有效降低农村殡葬方面人情负担近年来,各地红白理事会持续倡导丧事简办,在保留必要传统祭奠追思仪式同时简化治丧流程,不断探索创新形式,开辟移风易俗新路径。如湖南省湘潭市经开区响水乡朝龙村自成立红白理事会一来,积极倡导“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”的新风尚。近两年已经有30多户村民主动选择简办或不办红白喜事,减少红白喜事铺张浪费约50万元,极大减轻了村民人情负担。
又如贵州黔东南州麻江县谷硐镇黄泥村由党员、干部、新乡贤等人员组成的“红白理事会”深受群众认可。红白理事会负责制定酒席办理标准、场地等方面的规则,对婚丧嫁娶的礼金、桌数、菜品等进行严格限制。再由若干个管理委员会(每个委员会5名村民)负责实施,对酒席申请、办理过程进行管理和监督,确保依规行事。此外,黄泥村建设了“合约食堂”,餐具、桌椅一应俱全。村民如果摆宴席,需要事先向红白理事会提出申请,按照约定向理事会交200元卫生费。如果村民自行采购酒席食材,平均一场费用不超过2万元。二 、培树新时代文明祭扫新风尚在春节、清明节、中元节、寒衣节等传统祭扫节日期间,各红白理事会以张贴发放安全文明祭扫倡议书、移风易俗明白纸、强化志愿者值班等形式加强文明安全祭扫宣传,营造绿色安全环保文明祭祀氛围;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,提倡集体祭祀、代祭祀等生态环保祭扫新形式,有效降低火灾风险隐患,有序引导祭扫群众培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新方式。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红白理事会管理,持续提升其服务水平、效能:一是针对红白理事会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完善。根据各街道、村居实际情况,综合考虑当地乡风民俗,细化完善红白理事会工作章程,进一步明确理事会成员职责、服务流程等,确保理事会运作有章可循,公开透明。二是加强教育培训,提升红白理事会各骨干成员业务水平,更好地服务群众。依据上级要求和现实工作需要,组织理事会成员参与政策法规、传统文化、规范化殡葬流程、礼仪等方面的培训,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,确保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服务村民,在满足村民祭奠追思需求同时进一步让丧事简办观念更加深入人心。三是于新建城市社区建立和完善红白理事会志愿服务队,承继红白理事会殡葬服务职能,以此为载体宣传殡葬改革、移风易俗相关政策措施,为新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、绿色、低碳的殡葬服务,不断满足新建城市社区在殡葬改革领域不足或空白,持续推动殡葬改革的普惠、深入、全面发展。四是推广典型经验,强化典型宣传,进一步总结提炼各地红白理事会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,通过媒体宣传、现场观摩等方式广泛推广,形成示范效应,以期以点带面,带动更多地区提升殡葬改革和服务水平。通过上述举措,持续为红白理事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,不断推动各地殡葬改革、乡风文明深入发展。